大河浩蕩奔流,一路千折百轉,在中華大地上勾勒出一個大大的“幾”字。“幾字彎”一撇劃過,成就了全國唯一全境屬于黃河流域的省份。從此,寧夏以勇擔善謀的魄力、銳意改革的勇氣、真抓實干的作風,不斷破解水資源制約和瓶頸,系統重塑人水和諧格局,精心呵護黃河,不僅破解了新老水難題,還創造了可借鑒、可推廣的現代化治水新模式。
一架鋼鐵堤防,守護群眾幸福安康
近日,66歲的黃志平站在銀川仁存渡口新建的丁字壩上,眼前河水緩緩流過,他的記憶回到孩童時代。一到八九月份,黃河水收起溫柔的脾氣,淹灘漫地,便如猛獸般吞噬著岸邊的每一寸土地。每逢此時,銀川全城總動員,嚴陣以待防洪搶險。
新中國成立后,筑堤防洪、建壩開源、疏浚河渠、保水固土,全區各族干部群眾掀起千軍萬馬“治黃興區”的建設高潮,一大批興利除害的水利工程護佑了沿河兩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青銅峽水利樞紐和沙坡頭水利樞紐讓河水馴服地通過電站流入灌溉渠道;縱橫交錯的引水渠、排水溝和三大揚水工程,不僅成為寧夏經濟發展的潤滑劑,更是收服洪水桀驁習性的分流器。
“這些年來,黃河寧夏段構筑起點、線、面三道防線。現在我們通過黃河河道治理工程建設,進一步歸順流路,控制河勢。如今,黃河寧夏段已構筑起堅不可摧的防洪保障體系,同時也成為了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生態景觀帶和文化展示長廊。”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工程項目負責人的介紹將黃志平思緒拉回當下,他不禁感嘆:祖國繁榮昌盛,就是老百姓安居樂業最可靠的“堤防”。
一張現代水網,讓歲稔年豐如期而至
進入新時代,寧夏在治水之路上繼續探索前行。面對水資源短缺的嚴峻挑戰,寧夏堅持從嚴管水、深度節水、科學配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資源保障。
國泰民安、歲稔年豐,需要強大的水利工程夯實基礎,我區相繼實施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銀川都市圈城鄉供水、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三大揚水更新改造、黃河寧夏段二期防洪治理,以及青銅峽、固海等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等一系列骨干水網工程,部分項目逐步建成已投入運行、發揮效益,全區骨干水網格局基本搭建形成。
特別是去年以來,寧夏成為黃河流域第二個全國省級水網先導區。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工程、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工程開工建設;“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和現代化灌區建設先行先試、全面推進,青銅峽灌區漢延渠灌域和隆德縣渝河灌區被水利部列為數字孿生灌區試點;吳忠市利通區成為全國10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縣之一;全國首個東數西算樞紐水利算力新基建落戶寧夏、投入運行。全區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現代水網體系加快構建,一河三山、三縱兩橫、兩域四帶“金鳳銜玉帶狀”水網布局已經成勢。
一系列改革,為發展注入持久活力
“十四五”以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治水工作,全區上下把水作為生存和發展的第一資源,作為建設先行區的核心、關鍵和難點,立足區情水情實際,在深度節水控水上持續用力,在推進用水權改革上精耕細作,在落實“四水四定”上先行先試。
2023年,寧夏成為全國首個“四水四定”試點省份,迎來重塑發展空間、產業格局、區域環境的重大機遇。當年11月23日,我國首單跨省區域水權交易在寧夏與四川之間完成,這是我區運用市場化手段實現水資源“開源”的首創性改革,為國家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了現實模板和戰略參考;今年9月12日,彭陽縣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簽約儀式在銀川舉行。共3.6萬噸水土保持碳匯以總金額111.6萬元交易成功,此次碳匯交易成為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第一單。
全國第一個制定省級節水評價技術導則的省區、全國第一個建成灌區測控一體化閘門檢測基地的省區、全國第一個建成廢水近零排放工業園區的省區、全國第一個制定專項立法保護灌溉工程遺產的省區、全國第一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全國水預算管理唯一省域試點……這些創新舉措為寧夏乃至全國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場數字浪潮,邁向智慧水利新時代
秋臨塞上,千年灌區一場由數字化引領的水利革命悄然發生:數據要素成為水利勞動成員,與泵站、渠道、灌區等涉水領域“共生共治”,貢獻了新一季的田疇錦繡、稻菽溢香、四序和平。
寧夏實現了對水資源的高效管理和精準調控,將生產生活推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方向:在渠道上,水利調度員只需在計算機系統輸入干渠直開口需水計劃,算法模型如同一個“大腦”,即可通過渠道上所有水閘、直開口自動調節水位、流量,以毫米級的精確度啟閉閘門,讓農田喝上“自來水”;在中部干旱帶海原西安灌區,供水水源工程數字孿生泵站平臺可根據作物種植結構、播種面積、所處生育期及需水耗水規律,自動生成并適時優化調整智慧灌溉方案;在農村,“互聯網+城鄉供水”建設讓西海固千百年的“干渴”畫上句號。村民們通過手機上的App就能查詢自家用水量、繳納水費,甚至還能遠程報修故障。自治區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寧夏灌區已累計安裝測控一體化量測水設施5034套,在線計量率達到52%,對297處干渠重要控制斷面和715處重點建筑物實施在線監控,實現水工程、水資源的智能遠程精準聯調聯控。
數據顯示,2023年,全區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20年下降22.2%、14.5%;高效節灌面積占灌區總面積54%;地級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7%,河湖“四亂”問題動態清零,黃河寧夏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進出;全區水土保持率達到77.3%,清水河、沙湖等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程度達到100%。(記者 裴云云 實習生 程洋洋)